第566章 又见帝王谷(大结局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开身份了。”
何掌柜兴奋道:“是,皇上。”
从皇宫北门出去的宋军陆陆续续传回消息,城东、城西、城北均没有发现元军。
“看来元军已经全部撤出了大都。”我大声说道,“我军胜利了。”
随后,我身边的吕文焕等人也激动地叫了起来:“我军胜了,大宋胜了。”接下来,似乎全军将士都被感染了,数万人参差不齐地大喊起来:“我军胜了,大宋万岁。”
这一阵阵声音渐渐汇成了有节奏的呼喊声:“皇上万岁,大宋万岁。”
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,我走进了忽必烈的宫殿。
收复大都的第三天,我下达了一些列指令。
第一,成立大都军区,由印应雷担任大都军区制置使,赵淮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军区编制暂定为十个厢,主要任务是守卫北方防线和准备进军东北。同时,御林军第三师及四个火炮小队留守大都,第二师及火炮营其余将士则南下山东。
第二,取消襄阳军区,任命吕文焕为汴梁军区制置使,吴松含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军区编制为十个厢,主要任务是守卫北方防线和准备西进。
第三,原御林军并入临安军区,由远在山东的谢道临出任临安军区制置使,文璋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编制为五个厢,主要任务是拱卫临安。
第四,成立皇家独立骑兵纵队,下设三个厢,由吕文信出任制置使,孟天翔、段东楼、韩靖分别担任各厢指挥使。骑兵纵队和御林军一样,直属皇室,主要任务是作为消防队伍和攻坚队伍,哪里有需要就开拔到那里。
第五,所有各军区陆续配置火器。
第六,将大都定为宋朝的北都,并更名为北平,汴梁定为大宋的西都,更名为开封。自此,宋朝恢复了三都的布局。
大都的光复,标志着宋军北伐的完胜。尽管东、西两路还有十多万元军,但因失去了元朝朝廷的统一指挥,又得不到粮草补给,溃败只是时间问题。
十天后,元朝西路军在其主帅合丹的率领下,全线北撤。随后,我西路北伐军分兵两路,高达将军、张珏将军各自率领一支人马,顺利收复了陕西和山西。按照军务院的部署,在将山西、陕西两地的驻防交给汴梁军区后,两人率军返回川中,准备出兵吐蕃。
和阿术的估计一样,元朝东路军主帅董文炳在接到枢密院的密令后,却没有立即执行。作为汉人,他自是不愿意前往上都,况且东路军中的将士又是以汉人为主,基本上都不愿意去往陌生的大漠,但是,由于忽必烈对其十分器重,知遇之恩不可不报,在忽必烈落难之时撒手不管,不是其做人准则。
收到密令后,董文炳陷入苦思之中。
经过三天的长考,董文炳终于决定,东路军就地解散,所有将士可自行选择出路,他自己则和军中的蒙古族将士一起趁着宋军还未合围之前,从西北前往上都。
时光匆匆。
当我回到临安时,已是来年的二月五日。
在太后谢道清的安排下,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如果您觉得本书还不错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(QQ、微信或微博好友),支持作者!
第(2/3)页
开身份了。”
何掌柜兴奋道:“是,皇上。”
从皇宫北门出去的宋军陆陆续续传回消息,城东、城西、城北均没有发现元军。
“看来元军已经全部撤出了大都。”我大声说道,“我军胜利了。”
随后,我身边的吕文焕等人也激动地叫了起来:“我军胜了,大宋胜了。”接下来,似乎全军将士都被感染了,数万人参差不齐地大喊起来:“我军胜了,大宋万岁。”
这一阵阵声音渐渐汇成了有节奏的呼喊声:“皇上万岁,大宋万岁。”
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,我走进了忽必烈的宫殿。
收复大都的第三天,我下达了一些列指令。
第一,成立大都军区,由印应雷担任大都军区制置使,赵淮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军区编制暂定为十个厢,主要任务是守卫北方防线和准备进军东北。同时,御林军第三师及四个火炮小队留守大都,第二师及火炮营其余将士则南下山东。
第二,取消襄阳军区,任命吕文焕为汴梁军区制置使,吴松含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军区编制为十个厢,主要任务是守卫北方防线和准备西进。
第三,原御林军并入临安军区,由远在山东的谢道临出任临安军区制置使,文璋担任军区副制置使,编制为五个厢,主要任务是拱卫临安。
第四,成立皇家独立骑兵纵队,下设三个厢,由吕文信出任制置使,孟天翔、段东楼、韩靖分别担任各厢指挥使。骑兵纵队和御林军一样,直属皇室,主要任务是作为消防队伍和攻坚队伍,哪里有需要就开拔到那里。
第五,所有各军区陆续配置火器。
第六,将大都定为宋朝的北都,并更名为北平,汴梁定为大宋的西都,更名为开封。自此,宋朝恢复了三都的布局。
大都的光复,标志着宋军北伐的完胜。尽管东、西两路还有十多万元军,但因失去了元朝朝廷的统一指挥,又得不到粮草补给,溃败只是时间问题。
十天后,元朝西路军在其主帅合丹的率领下,全线北撤。随后,我西路北伐军分兵两路,高达将军、张珏将军各自率领一支人马,顺利收复了陕西和山西。按照军务院的部署,在将山西、陕西两地的驻防交给汴梁军区后,两人率军返回川中,准备出兵吐蕃。
和阿术的估计一样,元朝东路军主帅董文炳在接到枢密院的密令后,却没有立即执行。作为汉人,他自是不愿意前往上都,况且东路军中的将士又是以汉人为主,基本上都不愿意去往陌生的大漠,但是,由于忽必烈对其十分器重,知遇之恩不可不报,在忽必烈落难之时撒手不管,不是其做人准则。
收到密令后,董文炳陷入苦思之中。
经过三天的长考,董文炳终于决定,东路军就地解散,所有将士可自行选择出路,他自己则和军中的蒙古族将士一起趁着宋军还未合围之前,从西北前往上都。
时光匆匆。
当我回到临安时,已是来年的二月五日。
在太后谢道清的安排下,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如果您觉得本书还不错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(QQ、微信或微博好友),支持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