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160章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,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,你是单向选择。

 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:

  “儿子,咱们母子一场,彼此不要嫌弃,你不嫌我,我不嫌你。”

 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,他才能轻装往前走,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。

  现在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,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!

 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,这只是显性的,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,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、老师。

  如果孩子在学校、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,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,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、学习;

  孩子回到家,家长也在强调考试、学习,那孩子可能就完了。

 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,会疲惫不堪,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。

  03

 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。

 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。

  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,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。

  我有时候在思考,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,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。为什么呢?

  首先,人的环境不一样。

 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“大人说话,小孩别插嘴”,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。

 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,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,直接跟大人对话,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?

 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,还是秉承老一套。

 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,老师在训他,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:

  “你讲好了,差不多了讲好了吧?我可以进教室了吧?”

  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,为什么?

  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,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。

 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。

 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,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,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,会上老总发完言,实习生说:“我也来讲”。

  老总说:“怎么轮到你讲?”

  他说:“我为什么不可以讲?我也了解啊!”

  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。

  我跟他说,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,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,他就到网上去说,你堵不住他的。

  所以各位,你想想看,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,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?

  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,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。

  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,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,而不受到前代人的压制,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。

  04

 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。

  现在的孩子,他未必是要到课堂上来接受知识,好多课都有网课,他可以在网上自己看,而且都是名师讲的。

 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,不像我们小时候,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,老师就是万宝全书,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。

 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,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。

 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,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。

  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,跟不上的话,那是老师的问题。

  在上海,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,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。

 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,学生说:

  “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,老师你去过没有?”

  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,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。

  05

 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。

 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。

 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,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。

  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,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。

 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,现实感很弱。

  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,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,这就是他们的特征。

 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“手办”,人数大概比例是1/4。

  比如,有一个场景,有几个四、五岁的孩子,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。

  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,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,地上都是水,弄得一塌糊涂。

  但现实是,这个房间门一打开,鸦雀无声,每个小孩都很安静,比老人院还宁静。

 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,他们“一不怕死,二不怕苦”。

 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,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,他会跟你说:

  “不可能的,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。”

 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,如果有,请思考一下:

  “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?”

 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,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,模拟法庭,模拟超市,模拟社区……

 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,学校请来一个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:

  “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,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,天天想着穿名牌。”

  那个高中生说:

  “老爷爷,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,是为了什么呀?”

 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。

  孩子缺什么?你要给他什么?

  德育教育是育人,不是灌输某些东西,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,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,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。

  曾经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