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五十六章 十年釉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是荀家如今尚有银钱,故而谁人也不敢得罪,而是纷纷上前谄媚,更何况荀府里头的家丁丫鬟,哪里有人胆敢不顺着老爷的意,当真心疼我儿的,这些年也唯有你一个。”
说到此,老妪顿了顿,竟是难得笑出声道,“当年我亦是个寻常女子,成天心头惦记着俊秀情郎,想来我儿年纪也已可思量终生事,你可愿嫁?”
趴在桌案上很是好瞧的女子面皮腾地蔓上嫣红,但又是很快平静下来,眉眼低落,半晌之后才想起还未曾回话,勉强笑笑开口道,“夫人净说笑,且不说公子乃是荀家日后家主,单单是自幼那过目不忘的本事,以后大抵是要在这京城中扬名的能人,奴婢不过是伺候夫人的一个顶顶低贱的侍女,既不曾有门当户对,又不会觉得自己面皮当属国色天香,无才无德,岂能有那等福分,倒不如不想才是最好。”
“也是,但不是你所担忧顾忌的,而是初见时节往往能定下许多事,多年未见,好容易相见却未必留得什么好印象,不知何时才能扭转。”
女子怔怔望着面容平和的老妪,再度望过眼瓷瓶,两眼瞪得很大。
“为人母者,就算如今两眼不中用,耳力也愈衰,又怎么能不知道是骨肉来寻,打断骨头尚连筋,十年未见又如何,其实我儿今日迈步入寺院时,我就晓得了,只是苦在如此多年来好容易有相见的契机,却偏偏不能相认罢了。”
天底下哪有当娘的认不出自己儿郎的,就算是时隔很多年月,当初啼哭孩童已是摇身变为锦衣公子,但老妪仍旧是瞬息就认出了那位公子说话时的语调。
“千万别去怨他,觉得明明知晓我在庙中,却没有上前相认,说起来我这当娘的有愧,无论求神拜佛多少年头,常行善事善举,但这么多年那个在车帐旁嚎哭的孩童,从来就没从我两眼之中离去。留在此地甚久,连及冠大礼都不曾去到青柴,荀籍倒是有心,这么多年来亦不曾给过元拓一个表字,待到合适时节,替我送一封家书去往京城之中,但还不到时候。”
“再把那瓷瓶给我吧。”
老妇人接过瓷瓶,瓶身温润,釉彩却已是剥落许多,老妇人摩挲着那方瓷瓶,哼唱起童谣来。
不知将这品相算不上极佳的瓷瓶摩挲过多少回,才能将外头釉彩都蹭得剥落下来,那个在青柴终日足不出户学圣贤书的孩童,究竟用过多少心血力气,才一步步走到这座京城来,旁人兴许只瞧见荀家这一脉终有死灰复燃迹象,可唯独有当娘的知晓,自己的儿郎需要走过多少路,看过多少书卷,抛却过多少人间闲趣,才得以从青柴走到自己的面前来。
既然已经走到京城,相认并非是遥遥无期的事,慢些,再慢些。
荀文曲今日下朝之后,还是同往常一样快步走过蟠龙大街,但途径荀元拓府邸的时节,瞥见甲士在外值守,神情微动,到头来只是摇头,径直回府。
荀文曲身在京城府中,仅是孤身一人,至于妻儿家眷从未曾有人听荀文曲说起过,更无人见过,依朝堂之上的规矩能见圣面的官员皆要将家眷迁往京城之中,却是从来无人见过这位一人之下的荀相有甚家眷,从许久前就是独自居于京城,自行上朝,自行回府,自行趁无事时节稍稍外出走动走动,似乎这位稳稳立身在朝堂最高处的老者,身后从来没有荀家,更无人听闻荀文曲除却当年同先皇谏言使荀家一脉贬出京城之外,再他为替荀家做过什么大事,身前是整座上齐,身后却是空空如也。
但今日荀文曲回府浅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2/3)页
是荀家如今尚有银钱,故而谁人也不敢得罪,而是纷纷上前谄媚,更何况荀府里头的家丁丫鬟,哪里有人胆敢不顺着老爷的意,当真心疼我儿的,这些年也唯有你一个。”
说到此,老妪顿了顿,竟是难得笑出声道,“当年我亦是个寻常女子,成天心头惦记着俊秀情郎,想来我儿年纪也已可思量终生事,你可愿嫁?”
趴在桌案上很是好瞧的女子面皮腾地蔓上嫣红,但又是很快平静下来,眉眼低落,半晌之后才想起还未曾回话,勉强笑笑开口道,“夫人净说笑,且不说公子乃是荀家日后家主,单单是自幼那过目不忘的本事,以后大抵是要在这京城中扬名的能人,奴婢不过是伺候夫人的一个顶顶低贱的侍女,既不曾有门当户对,又不会觉得自己面皮当属国色天香,无才无德,岂能有那等福分,倒不如不想才是最好。”
“也是,但不是你所担忧顾忌的,而是初见时节往往能定下许多事,多年未见,好容易相见却未必留得什么好印象,不知何时才能扭转。”
女子怔怔望着面容平和的老妪,再度望过眼瓷瓶,两眼瞪得很大。
“为人母者,就算如今两眼不中用,耳力也愈衰,又怎么能不知道是骨肉来寻,打断骨头尚连筋,十年未见又如何,其实我儿今日迈步入寺院时,我就晓得了,只是苦在如此多年来好容易有相见的契机,却偏偏不能相认罢了。”
天底下哪有当娘的认不出自己儿郎的,就算是时隔很多年月,当初啼哭孩童已是摇身变为锦衣公子,但老妪仍旧是瞬息就认出了那位公子说话时的语调。
“千万别去怨他,觉得明明知晓我在庙中,却没有上前相认,说起来我这当娘的有愧,无论求神拜佛多少年头,常行善事善举,但这么多年那个在车帐旁嚎哭的孩童,从来就没从我两眼之中离去。留在此地甚久,连及冠大礼都不曾去到青柴,荀籍倒是有心,这么多年来亦不曾给过元拓一个表字,待到合适时节,替我送一封家书去往京城之中,但还不到时候。”
“再把那瓷瓶给我吧。”
老妇人接过瓷瓶,瓶身温润,釉彩却已是剥落许多,老妇人摩挲着那方瓷瓶,哼唱起童谣来。
不知将这品相算不上极佳的瓷瓶摩挲过多少回,才能将外头釉彩都蹭得剥落下来,那个在青柴终日足不出户学圣贤书的孩童,究竟用过多少心血力气,才一步步走到这座京城来,旁人兴许只瞧见荀家这一脉终有死灰复燃迹象,可唯独有当娘的知晓,自己的儿郎需要走过多少路,看过多少书卷,抛却过多少人间闲趣,才得以从青柴走到自己的面前来。
既然已经走到京城,相认并非是遥遥无期的事,慢些,再慢些。
荀文曲今日下朝之后,还是同往常一样快步走过蟠龙大街,但途径荀元拓府邸的时节,瞥见甲士在外值守,神情微动,到头来只是摇头,径直回府。
荀文曲身在京城府中,仅是孤身一人,至于妻儿家眷从未曾有人听荀文曲说起过,更无人见过,依朝堂之上的规矩能见圣面的官员皆要将家眷迁往京城之中,却是从来无人见过这位一人之下的荀相有甚家眷,从许久前就是独自居于京城,自行上朝,自行回府,自行趁无事时节稍稍外出走动走动,似乎这位稳稳立身在朝堂最高处的老者,身后从来没有荀家,更无人听闻荀文曲除却当年同先皇谏言使荀家一脉贬出京城之外,再他为替荀家做过什么大事,身前是整座上齐,身后却是空空如也。
但今日荀文曲回府浅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