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三十六章 观音寐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姑州外是渌州,渌州水泽丰茂,自古以来居在大元偏东,既不比白楼流州终年苦寒,而同样不比大元南境那般少有水泽,常有流水,而到春时坚冰消融极快,莽驰江尚在冰封的时辰,渌州遍地大小水泽江河溪流,春汛已来,山溪浅滩鱼肥田沃,反而使得渌州与大元其余处不同,以游猎为生者数目甚微,而事农桑渔猎者反而极多,百姓谋生的行当本事与大元其余地不同,却同中州与西路三国相仿。
而水泽遍布,对于这等事农桑渔猎的百姓而言乃是相当稳固的好处,依山傍水,则可顺理成章凭山水厚赐过活,再者因渌州临近姑州,原本大元全境归王庭管辖时,自姑州王庭地去往大元以东,渌州乃是必经之路,不论是外来商贾还是大元境内凭皮毛货品易得钱财的零散小贾,皆要途径渌州,因此粮米充裕而百姓精熟渔樵桑织的渌州,同样从中取利颇丰,家家户户不见贫苦之人,路不拾遗,夜无值守。
可自打从胥孟府勾结各部族起兵过后,渌州就再不复往日平静安然年月静谧,先是王庭在渌州布置兵马驻守,抵御士气正盛且由黄覆巢统领的胥孟府铁骑兵马西进,死伤不计其数,饶是有雄关拦挡胥孟府铁蹄,然依旧力不能及,很快被排兵布阵擅出奇谋与阴损招数的盛气书生挫败数度,很快便自关口处撤去,渌州近乎拱手相让,落到胥孟府掌中。若说从前渌州还不曾失陷的时辰,王庭受少赫罕把控,虽同样有徭役赋税,可远不及胥孟府来时这般,将百姓生死全然置于不顾,强取豪夺,乃至于放任铁蹄随意践踏整座风雨飘摇的渌州,户无一日粮,家无抵寒衣,仅隆冬数月之间,本来算在富庶一列的渌州,冻死饿死尸骨,近乎占去渌州百姓门户三成,乡野野犬反倒是常噬人骨,竟然是变得膘肥体壮。
凡事毁易起难,祖辈居于渌州借大片水泽沃土过活的百姓,在这场仅仅延续不足两载的战事里,有这等说法传将出外,无福泽运气者尚能保住性命来,而大多亦是流离失所,亲眷故人所剩无几,人不如犬,且要担起无穷苦楚,而那等福泽运气极好者,早就死在头一茬部族铁骑冲入渌州的时节,痛痛快快挨过一刀,身死之后无牵无挂,反而比那等苟延残喘艰难过活的流民,要舒坦不晓得多少去。
生而不如死,渌州如是一件出窑生得亭亭玉立的青瓷,如今仅剩遍地细碎瓷片,触目惊心。
渌州北顺道里有一户姓文的人家,朝前数得三代,尽是顶地道的渌州人家,男子事渔樵垦田,而女子往往缫丝织衣,勤快得紧,虽做得皆是再寻常不过的行当,而历三代过后,倒也是积攒来个不小的家业,宅院宽敞而无需忧心生计,连独子文陵玉,都受此福泽庇佑,自幼知书达理,颇有学识,且凭这份本事,于渌州外做了位名门望族里头的教书先生,甚受望族中老者看重,没准再过数载,就可自渌州走出,去到各部族族老府所在处为官,眼见往后有通天青云道。不过既在外奔忙,就少有还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1/3)页
姑州外是渌州,渌州水泽丰茂,自古以来居在大元偏东,既不比白楼流州终年苦寒,而同样不比大元南境那般少有水泽,常有流水,而到春时坚冰消融极快,莽驰江尚在冰封的时辰,渌州遍地大小水泽江河溪流,春汛已来,山溪浅滩鱼肥田沃,反而使得渌州与大元其余处不同,以游猎为生者数目甚微,而事农桑渔猎者反而极多,百姓谋生的行当本事与大元其余地不同,却同中州与西路三国相仿。
而水泽遍布,对于这等事农桑渔猎的百姓而言乃是相当稳固的好处,依山傍水,则可顺理成章凭山水厚赐过活,再者因渌州临近姑州,原本大元全境归王庭管辖时,自姑州王庭地去往大元以东,渌州乃是必经之路,不论是外来商贾还是大元境内凭皮毛货品易得钱财的零散小贾,皆要途径渌州,因此粮米充裕而百姓精熟渔樵桑织的渌州,同样从中取利颇丰,家家户户不见贫苦之人,路不拾遗,夜无值守。
可自打从胥孟府勾结各部族起兵过后,渌州就再不复往日平静安然年月静谧,先是王庭在渌州布置兵马驻守,抵御士气正盛且由黄覆巢统领的胥孟府铁骑兵马西进,死伤不计其数,饶是有雄关拦挡胥孟府铁蹄,然依旧力不能及,很快被排兵布阵擅出奇谋与阴损招数的盛气书生挫败数度,很快便自关口处撤去,渌州近乎拱手相让,落到胥孟府掌中。若说从前渌州还不曾失陷的时辰,王庭受少赫罕把控,虽同样有徭役赋税,可远不及胥孟府来时这般,将百姓生死全然置于不顾,强取豪夺,乃至于放任铁蹄随意践踏整座风雨飘摇的渌州,户无一日粮,家无抵寒衣,仅隆冬数月之间,本来算在富庶一列的渌州,冻死饿死尸骨,近乎占去渌州百姓门户三成,乡野野犬反倒是常噬人骨,竟然是变得膘肥体壮。
凡事毁易起难,祖辈居于渌州借大片水泽沃土过活的百姓,在这场仅仅延续不足两载的战事里,有这等说法传将出外,无福泽运气者尚能保住性命来,而大多亦是流离失所,亲眷故人所剩无几,人不如犬,且要担起无穷苦楚,而那等福泽运气极好者,早就死在头一茬部族铁骑冲入渌州的时节,痛痛快快挨过一刀,身死之后无牵无挂,反而比那等苟延残喘艰难过活的流民,要舒坦不晓得多少去。
生而不如死,渌州如是一件出窑生得亭亭玉立的青瓷,如今仅剩遍地细碎瓷片,触目惊心。
渌州北顺道里有一户姓文的人家,朝前数得三代,尽是顶地道的渌州人家,男子事渔樵垦田,而女子往往缫丝织衣,勤快得紧,虽做得皆是再寻常不过的行当,而历三代过后,倒也是积攒来个不小的家业,宅院宽敞而无需忧心生计,连独子文陵玉,都受此福泽庇佑,自幼知书达理,颇有学识,且凭这份本事,于渌州外做了位名门望族里头的教书先生,甚受望族中老者看重,没准再过数载,就可自渌州走出,去到各部族族老府所在处为官,眼见往后有通天青云道。不过既在外奔忙,就少有还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