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唐朝贵公子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百零四章:千秋彪炳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陈正泰的话,是有道理的。

  李世民颔首点头。

  他显然对此感同身受。

  高句丽数百年来,不断的壮大,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中原王朝,不是没有对它进行过攻击。

  不知多少雄主,发动过与高句丽的战争。

  而这些战争,无一不是没有达到最终的战略目的,即便在战术层面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,可总体而言,都失败了。

  此次李世民亲征,对于这一点,也格外的印象深刻,他终于知道隋炀帝为何失败了。

  此地远离中原的核心区域。

  格外的寒冷,气候很恶劣。

  最无语的却是,辽东郡倒也还好,可这高句丽的疆土,却是因为千山山脉,将辽东和高句丽的腹地乐浪郡一分为二,这就导致……它的腹地易守难攻。

  不只如此,此地因为地处偏僻,民风彪悍,一旦发动战争,便可征发无数的将士。

  可怕的是……这地方虽然苦寒,可是地里却还是能长出不少的粮食来的,有了粮食,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口。

  一般情况之下,苦寒之地人口都稀少,无法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,不过是一群松散的部族。

  天气恶劣的地方,民风固然彪悍,可往往是一马平川之地,一旦用兵,可以很快结束战争。

  而这地方,偏偏大山纵横,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。

  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。

  地方偏僻,对于任何一个王朝而言,对其发动战争,就免不得花费巨大,而且补给线过长,可偏偏对方可以借助大山和大河来守,坚壁清野,可以生生将你耗死。

  山多的地方,往往人口稀少,问题是这高句丽的人口还真不少,足以征发数十万人进行大规模的作战。

  这就意味着,你远征的军队规模,还得比它更多,这就更让补给变得困难。

  当初隋朝发动战争,第三次征高句丽,居然出动了百万大军,当然,这百万大军,其中有八成都是用来维持补给的民夫,想想看……这等于是你用十倍的资源来和高句丽进行消耗战。

  是谁都受不了啊。

  “军事上无法征服。”李世民笑了笑道:“真是一语中的啊。”

  “所以……”陈正泰接口道:“必须对高句丽进行的乃是经济战。”

  “经济战?”李世民虎目微微一张,道:“你所谓的经济战,便是卖重甲?”

  “当然。”陈正泰颔首:“高句丽的长处就在于防守,对于面对我大唐,他也只能防守,利用他们的地里,利用大唐无法维持千里长的补给线,他只要与大唐一城一池的进行拉锯战,借助着凛冽的寒冬,便可将我唐军耗死。所以……首先要做的,就是改变他们的战略。可是他们的战略……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?一个人守在城中就可以退敌,那么为何要出战?”

  李世民若有所思,攻安市城的时候,李靖就遇到了这么个问题,对方偏不出战,你能奈我何,笨蛋,来打我啊。

  陈正泰接着道:“儿臣听闻过一句话,叫做经济基础,决定上层建筑。不过这话改过来,就是它的军队基础,其实才是确定对方战略的根本。若他们多为步族,善于步弓,国中的所有钱粮都花费在了修补城墙,加强防务之上。那么……一旦唐军来了,高句丽势必要坚守。可若是……让这高句丽人……花费巨大的钱财购买了大量进攻的武器和甲胄呢?倘若让他们从步兵变成了骑兵呢?”

  李世民顿时意识到了什么:“对,这是关键。”

  陈正泰笑了笑道:“儿臣的重骑,消灭了侯君集的精锐之后,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此战之后,势必震撼天下,高句丽人不可能不会派人打探。当他们确定这重甲的防御,比城墙还要坚固,进可攻退可守的时候,怎么可能不动心呢?高句丽人对于大唐历来恐惧,在这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,如何不会尝试,也考虑拥有这样的百战精兵呢?正因为如此……儿臣便派人与高句丽人进行接洽。”

  李世民一切都明白了。

  这是抓住了对方的心理。

  李世民此时倒是想到了一个问题,略显好奇地道:“只是高句丽为何买了这么多副重甲?”

  “因为接下来就是利诱了。”陈正泰笑道:“其实起初高句丽人并不想买太多的,不过当儿臣将价格报过去时,他们却动心了,因为价格实在低廉,就好像……促销一样。当你本来准备好了买一万副甲胄的钱,却发现这钱可以买三万副,你会不会想,这么的便宜,我该多买一些?”

  顿了一下,他又道:“这里面嘛……有便宜不占是笨蛋嘛!”

  李世民哭笑不得,他认真的想了想,觉得若是自己的话……还真有可能也是会多买的。

  这倒不是李世民没有大局观,而是任何人都可能没办法拒绝这么个诱惑。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